2025年盛夏,创纪录的高温席卷北方多地,也点燃了本已升温的空调市场。奥维云网(AVC)数据显示,第二季度国内空调零售量和零售额分别增长23.1%和19.6%,总销量达3845万台套,销售额1263亿元,均实现双位数增长。东北、华北市场更是出现井喷,东北地区销额增速高达378.4%,部分区域终端一度“供不应求”。
然而,这份繁荣背后暗藏激战。空调市场集中度加速提升,头部品牌陷入贴身肉搏。根据GfK中怡康监测,2025年第29周,美的空调以28.9%的零售量份额位居行业第一,海尔和格力分别以26.8%和24.9%紧随其后。美的空调持续领跑的背后,究竟做对了什么?
跳出规模陷阱:构建“系统竞争力”才是底层逻辑
美的空调的领先,早已超越单纯的数量竞争。2024年全球7183万台销量、27.5%的市场份额背后,体现的是由研发、产品、渠道和营销模式共同构筑的综合竞争力。
科技创新构筑护城河。美的空调过去五年累计投入超180亿元,依托38个全球研发中心和1600人规模的研发团队,沉淀出2.5万余项专利,覆盖气流控制、空气健康、节能效率与智能交互等多个技术领域,使产品创新既具备前瞻性,又能快速落地。
产品战略更是彻底升维:美的空调已经完成了从单一产品向“全屋智慧空气解决方案”的战略升级,通过多品牌、全品类、全渠道的布局,逐步构建起覆盖家用空调、中央空调及采暖产品的全屋空气生态体系。依托多元化、系统化的产品矩阵,美的能够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场景提供更精细化的解决方案,极大提升了客户价值与品牌黏性。
其中,空气机系列定位高端,以集成除菌、净化、新风和温湿双控的一站式方案切入健康空气赛道,锁定高端市场;无风感系列经历10年三次技术迭代,累计销售已超过1000万套,成为中高端市场的稳定支柱;而2025年3月推出的全面风,则以行业最大全面屏风口和首创的森林仿生格栅,彻底改变传统送风方式,重新定义了舒适送风体验。全面风上市后迅速登顶电商新品销量榜,并获评“全面控风科技领先产品”,显示出其在消费升级趋势下的市场认可度。
渠道与服务则是美的的另一张王牌。美的通过DCT改革和数字化系统,实现了线上线下“一盘货”的管理模式,完成同款、同价、同促的全渠道融合。目前,美的服务网络已覆盖全国6000余家网点,拥有19万名认证工程师,实现了从城市到乡镇的100%覆盖,真正做到“城乡无差别响应”——这不是简单的效率提升,而是用户体验的绝对优势。
这种研发、产品、渠道和服务的全链条协同,使美的在行业集中度提升和竞争格局重塑的过程中,具备了更强的可持续性和抗风险能力。
从“价格战”到“价值战”:行业竞争范式已彻底改变
财务表现是美的系统竞争力最直观的印证:2025年上半年,美的实现营收2523亿元,净利润260亿元,同比增长25%。奥维云网数据显示,其7月全渠道市占率升至29%;在2025-2026中国空调行业高峰论坛上,美的空调更是一举斩获六项大奖。
反观对手:格力虽在国内线下渠道依然具备强大粘性,但增长乏力。2025年上半年,格力营收同比下滑2.66%,空调业务下降5.09%,7月全渠道市占率为17%。海尔在智能家庭场景化布局上有所突破,上半年集团整体业绩保持增长,但空调业务7月全渠道市占率仅为15%。
两者与美的的差距不仅体现在市场规模,更在于竞争模式的不同。美的通过技术创新与产品矩阵迭代,持续推高用户价值和品牌溢价;同时借助全渠道和数字化体系,更快响应市场需求。这种由“规模驱动”转向“价值驱动”的路径,使其在存量市场竞争中展现出更强的韧性。而格力与海尔在转型路径上仍面临诸多挑战。
新势力崛起,暗流涌动:“颠覆者”或将改写赛场规则?
当然,美的的领先地位也并非不可撼动。
前有小米凭借互联网打法和高性价比产品迅速上位,7月市占率已达到10%,并放出“冲击Top2”的信号;后有华为、追觅等新玩家加速入局,借助智能家居生态与新兴渠道不断蚕食市场。这些新势力虽然尚未撼动头部格局,但正在改写行业竞争规则——从硬件性能的比拼,转向生态体验与用户运营的较量。
在存量市场格局加速重塑的背景下,美的需要在保持规模优势的同时,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和价值升级来抵御“颠覆者”的潜在冲击。
领先之后,未竟之战:如何跨越“增长周期”?
如今,空调行业的竞争已从昔日的价格战、渠道战,全面进入“体验为王、价值驱动”的新阶段。全面风的走红折射出美的在转型升级上的路径选择:通过技术突破与产品结构升级,在存量竞争中保持相对优势。但领先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格力能否借助渠道和品牌沉淀重拾增长?小米能否延续高速增势,真正逼近头部?华为、追觅等新玩家的入局,是短期的市场噪音,还是新一轮格局重塑的开端?——这一切,仍充满变数。
更大的不确定性还来自行业本身:在地产下行与消费分化的背景下,未来空调市场是继续保持整体增长,还是出现高端与低价两极分化?这或许才是决定格局走向的关键变量。
美的用系统竞争力赢得了上半场,但下半场的胜负,才刚刚开始。如何将当前的领先转化为跨周期的持续优势,仍有待时间和市场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