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Sensor Tower 发布《2025年 AI 应用市场调查报告》,报告中提到,移动端 AI 产品 IAP 收入在2025年上半年半年度环比增长率为100%,但具体到产品上,全球 IAP 收入 Top10全部都是 ChatBot,相比于 Web 端的百花齐放,App 端能赚到钱的 AI 原生产品依旧单一。
但如果我们将视角放大,其实在 Chatbot 之外,很多品类借助 AI 实现了收入提升,甚至是数倍的提升。
收入提升效应背后,是大量创业者携 AI 产品入局各个赛道。
报告中,Sensor Tower 对比了“2023H2-2024H1”与“2024H2-2025H1” 两个时间段各品类下在名称中加入“AI 相关术语”的产品数量(如上图),所有统计品类中,符合该条件的产品数量都有增长。
本期选题,我们将聚焦分类明确,且此前有过观察的营养与饮食、宗教与灵性、语言学习三个品类,观察 AI 的介入,到底为各个细分赛道的用户增长与商业化表现带来了哪些变化。(注:由于 Sensor Tower 的部分分类比较模糊,所以本文我们仅选择三个品类,聚焦融入 AI 功能的 Top5产品,筛选和排名将依据点点数据的全球双端订阅收入数据,头部产品还会引入 SensorTower 数据做参考,但三方数据平台估算数据与算法和手里拥有的真实数据有关,仅供参考。为了反映最新变化,且大致和 ST 的2个统计时段对齐,我们这篇文章全篇统一选择了2024.8vs2025.8做单个产品的数据对比)
营养与饮食: 高中生产品升至
月流水 Top1,单月拿下近300万美元
营养与饮食品类是创业者最热衷的一个赛道,2个统计时段,名字里加了 AI 相关术语的该类产品数量增长了174款。跳出“+AI”的范围,观察整个赛道的情况,能够明确分类到“营养与饮食”品类的 Top5产品,均在产品名中加入了 AI,实现了完全的 AI 化。
上图中红色表示数据增长、绿色表示数据下降,
注:MyfitnessPal 等虽然有记录卡路里功能,
但定位在健身等其他场景的 App,没有包含
在内。注2:最近在美国健康与健美下载榜上排名
第一的Yuka-Food & Cosmetic Scanner,由于
其主要功能是扫描饮食和个人护理产品的条码来查看成
分,与估算卡路里的产品也有所区别,我们也没有收录
订阅收入 Top5产品中,可以以上线时间划分成两个阵营,2022年前上线的老产品 YAZIO、Lifesum 和 Fastic,以及2022年之后上线的新产品 Cal.ai 和 Appediet。
DAU 方面,老产品 YAZIO 凭借积累依然排名第一且断崖领先,但趋势上,三款老产品的 DAU 相比去年8月均出现了下降,而 Cal.ai 和 Appediet 则分别增长了5.6倍和3.8倍。
在收入方面,截止今年8月,根据点点数据,高中生自学编程开发的 Cal.ai 流水已超过了 YAZIO,登顶赛道榜首(而 SensorTower 显示,Cal.ai8月的流水为210万美元,而 YAZIO 则是500万美元,Cal.ai 与 YAZIO 仍有差距),其他产品方面,和用户数量趋势一样,新产品 Appediet 增长,两款老产品 Lifesum 和 Fastic AI 下降。(关于 Cal.ai,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我们之前的选题《17岁高中生做 AI App,不到4个月入账百万美元,独立开发者迎来春天?》)。
YAZIO(左),Fastic AI(右),
拍照估算卡路里的页面
AI 介入营养与饮食品类的点是拍照扫描和估算食物卡路里,这项功能已经成为 Top5产品的标配。
变化体现为从之前用户更多依赖条码扫描或手动输入食物种类、重量,来估算卡路里,变为了用户拍摄餐食照片,由 AI 自动估算每日摄入的卡路里,解决了操作繁琐和准确度不高(加入调料、混合菜肴)的问题,当然 AI 估算数据的准确性也需要打个问号。
但不论怎样,整个品类已经基本完成使用范式的转变,而较早入局并完成病毒式增长的 Cal.AI 拿下了最大的红利。
Cal.ai 创始人表示,在增长过程中 Cal.ai
发布的社媒内容一个月拿下30亿的观看量
|图片来源:Cal.ai 创始人的 X
根据点点数据的版本记录,剩下的四款产品中 Appediet 和 Fastic AI“拍照估算卡路里”功能的上线时间其实早于 Cal.ai,但因增长上的欠缺导致其一直不温不火,直到今年3月 Appediet 的收入才开始有起色,8月全球双端流水为34.9万美元。
Appediet(上),Fastic AI(下)近一年双端流水数据
而 YAZIO 和 Lifesum 两款老产品的防守动作会慢一些,甚至,YAZIO 今年8月才上线“拍照估算卡路里”功能。
三款后期加入 AI 的老产品的商业化成绩,则被分成了2类,动作最慢的 YAZIO 流水增长,上线功能更早的两款产品,用户量和流水反而下滑,与拿下最大红利的产品 Cal.ai 的用户分布重合度有关。Fastic 和 Lifesum 主要目标市场都是美国,与 Cal.ai 高度重叠,而 YAZIO 的开发者来自德国,德国本土贡献了24% 的 DAU,接近50% 的收入,其余的 DAU、收入也主要来自其他欧洲国家,美国的 DAU 和收入贡献仅在2% 左右,受冲击较小,加入该功能,主要出于“防御性”的考虑。
宗教与灵性:“宗教+ChatBot”
能不能赚钱,半年后已经有了答案
2个统计期间,宗教与灵性分类下,标题里面加入 AI 相关术语的产品多了81款。
注:上图中红色表示数据增长、绿色表示数据下降,
为了反映AI产品在赛道中的相对位置,我们也添加
了其他非AI产品的成绩作为参考,以灰色字体显示
从月流水数据上看,还未与 AI 沾边的Hallow 仍排名宗教赛道第一位,而以“圣经+AI 对话”为卖点的 Bible Chat 已经升至第二。今年2月,我们曾经在《加了 AI,这款产品下载量压过赛道 No.1》选题中,观察过 Bible Chat,当时 Bible Chat 仅在下载量方面有所进展,但月流水却低得很稳定,能否真的赚钱,是当时对 AI 宗教产品打下的一个问号。
而半年多过去,Bible Chat 的数据变化给出了答案。
8月的 DAU13.2万,达到了 Hallow 的68%,流水95.1万美元,也能达到 Hallow 的一半左右。虽然每年3-4月复活节前的“四旬期”,Hallow 会有一波使用高峰,月订阅收入能达到千万美元水平,但在某些非活动月份,Bible Chat 与之差距缩小。此外,近一段时间,Bible Chat 登上了美国 iOS 下载总榜 Top10的位置,并保持接近一周的时间。
而放眼整个赛道,Bible Chat 的“小兄弟们”也纷纷入局,有几款产品进入了宗教赛道收入 Top10。比如,Haven,8月 DAU 达到7.5万,双端流水54.2万,排名赛道第三,针对古兰经的 Deen Buddy 虽然上线时间不到1年,但也能到整个赛道月流水 Top11的位置。
Bible Chat 界面
Bible Chat 能切入市场主要靠“AI 对话”功能,其变化在于互动性增强。用户可以向 AI 提出关于经文本身、自身信仰、人际关系和精神健康等各方面的问题,AI 会根据经文内容,给出回复,并能进行多轮交流,类似于宗教版“AI Tutor”。用户体感上,Bible Chat 也不再仅仅是围绕宗教信仰,和自身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也有了关联。
而以 Hallow 为代表的非 AI 宗教产品主要提供经文材料、祈祷/冥想的指引、宗教相关的视频/音乐/播客等内容,用户的动作基本上是跟随指引完成冥想或祈祷,并阅读/观看其他内容。
Bible Chat 社区一级标签(图1、2),实时
祈祷功能(图3),祈祷过程中的聊天(图4)
而从迭代的方向看,今年 Bible Chat 主要的更新方向是增强“人感”。
作为一款 AI 产品,Bible Chat 添加社区板块和好友功能,通过建立社交关系,从另一个角度增强互动性。社区功能中,用户可以创建实时祈祷,并通过社媒链接方式邀请朋友一起祈祷,用户也可以在社区标签页中寻找其他人创建的实时祈祷,参与其中,并与其他用户交流。此外,还可以添加好友,一起祈祷、日常交流或分享圣经内容。
产品+AI,只是第一步,将一些愿意尝试的用户引入到产品中,但如何构建粘性,还需要团队对用户需求的进一步挖掘。Bible Chat 的方向有点类似于 Yalla 在中东的爆发,将一个本存在于现实中的人类行为,礼拜,在线上复现。
语言学习:当大家都加入了 AI,
竞争焦点回归课程设计与定位
2个统计期间,语言学习分类下,标题里面加入 AI 相关术语的产品增加了65款。语言学习其实是我们观察到较早融入 AI 功能的赛道,AI 带来的核心差异是“AI 口语陪练”,解决部分用户“不敢张口”问题。
时至今日,“AI 口语陪练”成了大多数语言学习产品的标配,区别集中于嵌入原有学习流程的深度,在这种情况下,各个产品又回到了拼差异、拼定位、拼课程的路径上了。
注1:上图中红色表示数据增长、绿色表示数据下降,为了反映加入 AI 产品的相对位置,我们也添加了其他未加入 AI 产品的成绩作为参考,以灰色字体显示
注2:AI 产品的标准是,AI对话功能需要嵌入课程中,或作为主要练习方式。像 Duolingo 等以其他课程形式为主,AI 功能仅为高阶订阅用户使用,或不在学习主流程中的产品,我们把它归类为传统产品。此外由于排名第五的 AI 产品 ELSA,收入已排不进赛道 Top10,且差距较大,这里就不再收录了
从数据上看,头部产品排名无变化,Duolingo 独一档,且从 DAU 和收入上看,并没有遭遇到明显冲击,但也没有出现明显的增长势头;Babbel 保住了第二的位置,但 DAU1年内基本没有增长,月流水还呈明显下降趋势。Speak 虽然仍排在第三,但是相比1年前,DAU 和收入都提升明显,与 Babbel 的差距缩小。
Speak美国市场近一年流水|图片来源:点点数据
Speak 今年以来较大的动作有两个,一是推出了更多用英语学习其他语种的课程来开拓英语国家的用户(之前主要服务非英语母语用户学习英语),二是上线了“复习”功能。今年5月和6月,Speak 分别上线了用英语学习法语、日语、韩语、意大利语的课程,加上此前已经上线的西班牙语课程,Speak 明显是在匹配英语国家用户多元化的语言学习需求,这些课程上线后,美国市场的流水有所增长,目前收入贡献6.5%,但仍远低于日韩、中国台湾市场。
Speak 的复习功能|图片来源:note
另一大变化是复习功能,根据日本市场用户的分享,每日复习内容由系统自动生成,会按照遗忘曲线筛选学习过的知识点。虽然内容无法自选,但并不强制用户复习,复习的时间、复习方式(目前提供跟读复习和纯听力复习)也都可自主选择。去年12月的《再融7800万美金,AI toC 独角兽来了》选题中,我们曾观察过 Speak 产品设计遵循“注重碎片时间”的思路,而复习功能的设计则是这一思路的延续。
在 Speak 之下的两款 AI 产品分别是 Learna(由土耳其厂商 Codeway 开发)和 Praktika,这两款产品也以 AI 口语功能为核心,通过“低价+沉浸式体验”与 Speak 打出一定差异化。
Praktika(左),Learna(右)
Loora8月双端流水为64.3万,显著低于以上3款产品。我们曾经在《半年融资1.6亿美金,AI 学语言又来敲Duolingo的门了》选题中有观察过 Loora,它的主要的差异点在于用户可以自主选择一般课程(按知识点学习)、角色扮演、或者读书讨论来进行学习,适合需要快速提升技能的语言学习者。
相比营养与饮食、宗教与灵性两大品类已经逐渐形成了融入 AI 的“统一解法”,语言学习产品虽然普遍加了 AI,但很多产品 AI 功能融入的并不深。就拿目前收入排名前两位的 Duolingo 和 Babbel 为例,两者均没有把 AI 放在核心位置。
近一年,Duolingo 虽然推出了全新的 AI 功能 Call with Lily,但仍仅限于 Duolingo Max 高阶订阅用户使用,而根据 NextGen Investment 的估算,Duolingo Max 的订阅人数大约只占其总订阅用户数的5% 左右,也就是约50万。而 Babbel 则在前几天(9月16日),才推出测试版的“AI 口语”功能,也独立于课程之外,因为语言学习类产品本身有一定的系统性,将 AI 深度融入到原本的机制中,需要大量的调整,对 Duolinguo 这个体量的产品来说,并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