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迈上3万辆新台阶 北汽新能源实现销量“三级跳”

11月伊始,北汽新能源就公布了10月的销售“成绩单”:单月交付首次冲破3万辆大关,定格在30542辆,同比暴涨112%,环比增长48.7%;前十个月累计销量已突破142043辆,同比增幅为73%。

值得一提的是,从时间轴纵深来看——从月销1万到2万辆,北汽新能源用了一年的时间;而从月销2万到3万辆,只花了一个月。在行业增速集体“踩刹车”的当下,北汽新能源却完成“两个月两级跳”的逆行冲刺,展现了迅猛的发展势头。

从行业格局横向看,北汽新能源这份成绩单把9月行业平均24.6%的增速甩在了身后。业内共识是,这不仅是北汽新能源全体系能力的一次集中检验,更是以极致用户思维深耕高频用车场景、践行差异化竞争策略的成果兑现。

销量增长的核心逻辑 精准定位与差异化

近两年来,中国新能源车赛道开始出现分化,早年的“雨露均沾”红利结束,市场进入“有人欢喜有人愁”的结构性行情:30万元以上的高端智能电动车和10万至20万元的经济型国民车成为增长主力,而20万至30万元的“腰部”却打成血海,利润被越削越薄。

面对市场变局,北汽新能源的管理层们迅速调转“船头”,提早开启双品牌战略:极狐负责“冲量”,用性价比卡位主流赛道;享界则扛起“价值上攻”大旗,专攻高端,用技术溢价换品牌高度。“一高一快”双品牌错位互补、持续扩容的产品矩阵,被业界普遍视作北汽新能源能够在今年全面发力,销量稳步攀升的最直接动因。

具体来看,极狐品牌今年进行了密集的产品迭代,相继投放阿尔法S6、S5、T6、T5、T1等新车,而车轮战式的产品矩阵也助力极狐实现销量突破,10月极狐销量达23387台,再创品牌新高,同比激增110%。

更关键的是,极狐销量向上不仅是“上新”,更是“技术普惠”的连锁反应:800V+5C快充技术、宁德时代5C神行电池、奔驰大G同源的麦格纳制造,这些原本高不可攀的配置,被极狐一次性放到了经济型产品上,让主流家庭花亲民的价钱就能获得。叠加亲民的产品定价,极狐销量崛起也在意料之中。

除此之外,极狐品牌也将自研的神擎增程动力带给消费者,路线从“纯电单押”转向“纯电+增程”双牌。10月28日,全新阿尔法T5上市即搭载这套增程动力,长途焦虑一次清零,这或将再掀起一波订单高潮,也让极狐的声量再往上抬一节。

当极狐在30万元以内市场中一路“狂飙”冲规模的同时,享界则把“中式豪华”做成利刃,直插高端腹地——享界S9以“鸿蒙智行生态+场景化定位”成功撼动了由BBA主导的传统豪华车市场格局;而享界S9T则以“传统豪华底蕴+前沿科技赋能”重塑市场规则,凭实力激活沉寂已久的国内旅行车细分市场,25天内大定突破2万辆,成为S9车系及享界品牌的强力增长引擎。在10月,享界品牌销量达6700辆,稳居30万元以上豪华新能源轿车销量冠军。

通过这样的系统性产品规划,北汽新能源已形成“主流+高端”全面覆盖、“纯电+增程”双轮驱动的立体化产品矩阵,精准匹配不同用户群体的出行需求。

业内认为,在双品牌战略下,极狐与享界形成了明显的定位差异,进而实现更强的协同能力——极狐以规模化摊薄成本,享界品牌夯实豪华定位,提高品牌溢价,二者共同实现“量质”提升。而随着双品牌在主流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强化极狐的用户认知,同时在豪华市场建立享界的品牌信任,二者将构筑起覆盖更广、抗风险能力更强的产品矩阵,为北汽新能源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双品牌底层支撑 “资源积累+用户驱动”

事实上,北汽新能源今天的成绩,并非一蹴而就。多年走来,公司始终拒绝短跑思维,笃信时间复利,把每一公里都跑成“长期主义”的注脚。北汽集团副总经理、北汽新能源董事长张国富更是总结道,“行业要有‘十年树木’的思维,摒弃‘一岁一枯荣’的短视行为。”

秉持“十年树木”的长期主义理念,北汽新能源把技术、供应链、服务、营销拧成一股绳,形成全维度、全链路的体系力。技术和供应链端,拉来华为、博世、宁德时代等全球顶尖伙伴,组了一个覆盖智能驾驶、动力电池、车联网的“技术朋友圈”。

服务层面,北汽新能源正把极狐售后网络“织”得更密:580余家授权门店已落地240个城市,车主保养、维修“抬脚就到”;补能端同步提速,140座极狐自营充电站已投运,携手近百家运营商接入超100万根公共桩,330余城一“键”可查、一“码”即充。而这类持续深耕的举措,最终沉淀为北汽新能源的战略定力与资源壁垒。

更关键的是,在巨头转身偏慢的今天,北汽新能源仍保留了创业公司的“快反射弧”:决策链短、对用户需求的变化能在24小时内给出产品级回应。

当下,行业共识早已明朗——突围战不是拼谁“家底厚”,而是拼谁能把“极致用户思维”写进代码、焊进车身、融进每一次充电体验;谁能把用户的一句吐槽,48小时内变成OTA更新清单,谁就能把技术、供应链、服务、营销这些“硬资产”瞬间转化为“高转化”的市场优势。

极狐与享界双品牌车型销量的不断增长,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其背后是北汽新能源在经营理念上的自我革新,以及对新能源行业竞争逻辑转变的精准把握。而这种以用户为中心、敏捷响应的创新机制,不仅打破了传统国企的创新边界,同时也为公司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构筑了独特的护城河。

结合北汽新能源过往的布局及当下的表现来看,其或从“厚积薄发”进入到了“全面跃升”的爆发期。接下来两个月,北汽新能源若能保持当前冲势,月销量有望突破4万辆,全年将首次站上20万辆台阶——这不仅是对产品、体系与品牌的综合大考,更为其后续扩张备足“粮草”。

在此背景下,东吴证券、开源证券等券商也在近期的研报中给予了北汽蓝谷“买入”评级。而面向更长久的未来,2027年前后,北汽蓝谷将冲击年销50万辆并实现盈利转正的目标,正式驶入高质量发展的上行通道。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文/林一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