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多大起名字(古人多大取名)

梦梦生活记录

古人起名文化真是昔非今比,不像我们当今社会起名这么简单的一姓一名,古人除了姓和名以外,还要有字(表字)、号等,且并不是像现在我们取名直截了当,古人出生后先起名,长大以后要取字,两者相连,通称名字。其"名字"一词包含了"姓"、"名"、"字"3个部分,和现在我们说的名字不是一码事,三者各司其职。清代著名学者王应奎在阐述名字的作用时说道:"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由此说明,一个人的称号基本上是由名与字组成的,虽然各有各的用途,但二者间还是有关联的。

古人大多因名取字,而且名与字之间必然存在着相关的联系,如三国时蜀汉名将赵云,字子龙,在这一名字中,"云是名","子龙"则是对云的解释,"云"就是"子之龙"(天子即为真龙)。古人的名有诸多种类,字也有相应用途,最初人们取名往往只取一字,而且与"仲"、"甫"、"子"、"伯"这些能够表现年龄范围的字组合使用,例如孔子的弟子冉雍字仲弓、仲由字子路、冉耕字伯牛,"弓"就是冉雍的字,"牛"就是冉耕的字,"路"就是仲由的字。西汉早期,人们取字开始有所讲究,除了注重效法古人以外,字的寓意方面也被人所重视。例如取字"士忠"、"豫德"、"贤明",等等。

号在古代属于一种特定的别名,也叫"别号"。早在商朝末期,取号就已经为大众所认知。《周礼》对此解释道,号乃"尊其名更为美称焉",可见在当时人除了有名、字之外,号不失为另一种美称。我们最熟知的《水浒传》中梁山一百零八个大将个个都是响当当的名号,以至于大多时候人们都习惯直呼其号,不叫其名,如"豹子头"、"黑旋风",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