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驾驶≠自动驾驶:央视起底“智驾神器”,产品不可信、生产和销售也需担法律责任

感谢网友 坚守阵地 的线索投递!

10 月 20 日消息,杭州一男子此前酒后使用所谓的“智驾神器”开车,车辆行驶 20 分钟后在道路中央自行停下,很快被来往的路人发现并报警。央视今日起底了所谓的“智驾神器”,并直接给出结论:辅助驾驶自动驾驶,号称“托管方向盘”的“智驾神器”不可信

报道称,在某购物平台上输入“智驾神器”搜索不到相关物品,但输入“方向盘辅助神器”就可以在平台找到“方向盘装饰品”“方向回正标记”等产品,价格在 60 到 100 元不等。有的商家为了规避风险,在聊天过程中会用同音字来告诉用户作用就是“智驾免提示”

央视记者还购买了两款不同样式的产品进行测试:车辆方向盘上安装了这种神器后,驾驶人双手离开方向盘,车辆智能系统不再能够感应,也不会发出任何提示。专家表示,这种所谓的辅助装置主要通过两个关键环节破坏车辆的安全设计,将驾驶人与其他交通参与者共同置于重大风险之中。

从报道获悉,这种“智驾神器”是通过物理配重、强磁吸附等技术手段,刻意欺骗车辆辅助驾驶系统的驾驶员监控系统(DMS),使其误判驾驶人处于正常监管状态,从而实现长时间脱离方向盘和视线的违规操作。

此外,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交通管理法规研究部副主任赵司聪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六条的规定,“智驾神器”并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际标准或行业标准(如干扰车辆安全监测系统)的要求

  • 如果说造成了严重后果(如交通事故致人伤亡)的,将有可能被处以 5 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处销售金额 50%~2 倍的罚金。

  • 如果情节特别严重(如多人伤亡)的,有可能会处以 5 年以上的有期徒刑,罚金同上。

  • 如果这个产品在设计或者是宣传的过程中,它直接诱导了驾驶人直接脱离监管,比如说有一些“解放双手、免接管”这样的字样,造成了重大交通事故的,有可能在行为上被认定成危害公共安全,则处以更加严重的刑罚。

此外,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对平台内经营者的资质资格未尽到审核义务,或者对消费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消费者损害的,也要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提醒:目前消费者能够购买到的车辆所配备的智驾功能,均属于 L2 级及以下的辅助驾驶。也就是说,现在市场上销售的汽车所搭载的“智能驾驶”功能,对驾驶人来说承担的是“助手”功能,只是分担开车压力,无法像人一样,应对所有复杂多变的交通场景。

根据《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目前我国汽车智能驾驶共分为六个级别:L0 为应急辅助;L1 为部分驾驶辅助;L2 为组合驾驶辅助;L3 为有条件自动驾驶;L4 为高度自动驾驶;L5 才是完全自动驾驶。驾驶人在开车的时候使用了“智能驾驶”,如果注意力分散或关注与驾驶不相关的活动,一旦发生事故,将可能面临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及刑事追责三重法律风险

相关阅读:

  • 《辅助驾驶 ≠ 自动驾驶:一车主因货车违法变道致避让不及失控撞上护栏》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